昔日的混合泳女皇——林莉
北京亚运会的5枚金牌,到世界锦标赛的2枚金牌,再到巴塞罗那的1枚金牌、2枚银牌,林莉这位中国泳坛的功臣之一,已经成为世界泳坛的明星人物。虽然“五朵金花”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林莉这个名字仍然深深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虽然她成名较晚,也不是天才型选手,但却是战绩最为辉煌的一朵金花。
一
说起林莉的游泳史,得从她的小时候说起。林莉从小便爱玩水,6岁那年,邻居带她到市游泳池去学游泳。初学游泳的林莉被放进水里后居然不下沉。这情景恰巧被市少儿游泳队的教练王汉生发现了。她情不自禁地说“这小姑娘和水有缘分!”她找到林莉的父亲林光祥后,说:“如果你愿意,我来当她的教练……”。就这样,王汉生成了林莉的启蒙教练。
林莉上学后,成为市少儿游泳队队员。她的游泳成绩总是遥遥领先。在小伙伴中,她最先掌握了仰泳、自由泳、蝶泳和蛙泳等技能。这一年,林莉代表南通市少儿游泳队第一次参加省里的游泳比赛。她兴奋极了,等到比赛,她却患上了重感冒,连下水的机会都失去了。
等到她有了再次参加省里在无锡举办游泳比赛的资格时,命运却和她开起了玩笑—她的腿部生了一个疖子。此时,刚从北京体院取得硕士学位归来,一头沉到江苏省队当教练的张雄,也在这个场馆里。此时的无锡游泳池里,六城市少儿泳手劈波斩浪生气勃勃。蓦然,一个镜头吸引住张雄的目光:池边,一个12岁的黑瘦瘦的黄毛小丫头,低头用手挤压大腿上一个蚕豆般的疖子。挤掉脓血,撕条胶布一贴。不一会儿,就扑通一声扎进水里比试,拿了第一。
张雄来到王汉生面前。他俩都曾是南通游泳队的选手,论资格,张雄属于小字辈。他很敬重王汉生:
“王教练,这个黄毛小丫头不错。”
王汉生:“她叫林莉。1980年进过省体校。体校嫌她调皮捣蛋,个人长不高,1981年退回南通。”
张雄:“这次去河北,假如林莉能进全国前三名,我就招她进省队。”
别看林莉只有12岁,但她懂得:拿到全国前三名,跨入省队,对她意味着什么。她憋足了劲,在全国少儿达标赛上,拼到了百米蝶泳亚军。
回到南通不久,林莉告别父母与启蒙教练王汉生,登上去南京的江轮。
碧池生涯解开了严酷的一幕。
二
林莉一跨入江苏队,就与不苟言笑的王晓红亲如姐妹。王晓红比她大两岁,入队也历经一波三折;两片紧闭的厚唇,显露出自卑而又自尊的倔强劲。
她俩的成绩属于二级水平,名次在全国20名开外,因而在省队是两株不起眼的小草,连水果票都没份。
但张雄却像她俩郑重宣布:既然到省队,就要争取当全国冠军。”
王晓红无动于衷地板脸不语,林莉却忍不住扑哧一声捂嘴窃笑。
“别笑!”张雄虎起脸,“有人也笑我怎么挑中你们俩进省队,但我偏觉得,你们两个身上有老队员没有的东西。我给你们制定了四年计划,只要你俩肯吃苦,就一定能走向全国!”
落实张雄的“四年计划”,要付出艰辛的代价。训练量每天从6000米渐增到1万五、两万米。冬去春来,日复一日地泡在水池里,精疲力竭与痛苦煎熬,使林莉对泳池产生一种压抑的逆反心理。她实在难以承受这种大强度、高密度的训练,午觉一睡就过了时间。
父亲林光祥风尘仆仆地来看她,使她惊喜、震颤不已。父亲是骑着一辆旧轻骑,颠簸了两天,从南通骑到南京的。父亲给她带来家乡的脆饼与方糕,嘘长问短。
林莉强打起精神:“爸,我在这里吃的、住的,都不用家里操心。”
“莉莉,你还记得刚学游泳那阵子,爸对你讲过‘要游,就游出名堂来’那句话吗?那时,爸主要想解决你的城市户口。”父亲情感真挚、语重心长地说:“如今,你的户口问题虽说解决了。爸还是那句话,‘要游,就游出名堂来!’你好生想想,领导这样培养你,关心你,你不游出个名堂来,为江苏争光,为家乡争光,能对得起睡?爸不是不晓得游泳那种苦胆苦汁的滋味,但要游第一,首先要吃苦第一。好在咱家是苦底子出身,爸相信你能咽得下这份苦!”
父亲的谆谆嘱咐,促使她在攀登的一个台阶上洒下更多的汗水,爱玩好动的她,没去过玄武湖划船,没去过夫子庙游逛。四度春秋的“闭门思进”,终于把她与王晓红铸成了两颗熠熠闪光的新星,在1987年六运会的碧池中冉冉升起。;林莉以打破200米混合泳亚洲纪录的成绩,荣登全国冠军的领奖台。
“四年计划”的实现,使她对张雄教练充满敬佩与信任。
“突破!”张雄审时度势地订出了下一步计划,“女子游泳的中长距离,历来是日本传统的优势项目,是中国的薄弱环节。下一个目标就是在中国游泳最薄弱的项目中取得突破。林莉体格强健有力,四种泳姿技术全面,应选择400米混合泳为突破口。”
三
1988年早春二月,出落成粗壮结实的姑娘的林莉与20岁的王晓红,跟随张雄教练跨入国家队。国家对立名将荟萃,从地方队刚上来的林莉并不惹人注目。但没多久,大家就惊讶地发现:在400米混合泳中,林莉居然掌握了一种男子化的转身绝招。在混合泳四种泳姿的转换中,转身动作时关键性的技术。张雄从奥运会男子400米混合泳冠军的后滚翻转深动作中受到启示,让林莉反复观看录像,攻克这个男子化的高难度动作。想不到,没多长时间,林莉就能在比赛中抖擞出这个轻灵如鲤鱼的滚翻的转身绝招,令行家们惊叹不已!
1990年北京亚运会,向充满青春活力的林莉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她的竞技状态极佳,浑身的劲儿像地下热泉似地咕嘟嘟地直往上冒。她一口气报了400米、200米混,200米、100米仰和200米蛙五个项目。亚运会,对她来说,既是第一次,或许也是最后一次。用自己的拼搏多升过期、多奏国歌—这就是澎湃在她心中的豪情。
然而,林莉并不是记者们的目标。直到9月27日,林莉在200米个人混合泳中创造出1990年世界第一成绩之后,记者们才猛然发现:林莉是个锋头雄健、异军突起的新闻人物。
200米混合泳决赛前,张雄把一张分段成绩表递给林莉,林莉一看,心里像有头小鹿似的呼呼跳:这是一份由格·维妮佳创造的200米混合泳世界纪录分段成绩表。她的眼睛迸发出兴奋的火花:“让我冲世界纪录?”张雄点点头:“亚洲纪录是你自己的,应该冲一冲2分11秒73的世界纪录!”
怀着紧张而亢奋的激情、林莉投入200米混合泳的决赛。当她触壁时,屏幕上显示出新的亚洲纪录——2分13秒161,这个成绩距离格·维妮佳的世界纪录只差1秒43.
北京亚运会证明:林莉已冲出亚洲,进入世界级泳星的行列;然而,当年200米混合泳世界第一及400米混合泳当年世界第二的成绩毕竟是在国内创造的,世界泳坛人士最关注的是:1991年元月澳大利亚举行的第六届世锦赛上,中国的林莉能否发挥出这个水平?
四
枪声震荡着佩斯游泳池上的夜空,八条女飞鱼窜入水中,展开400米混合泳的角逐。
第一个100蝶泳,林莉出于第三位;第二个100米仰泳,三级风拍起的涌浪,使林莉偏向——调整——又偏向——再调整,多游了3米,罗到第四位;然而,一个鲤鱼打挺似的后滚翻后,林莉便在100米蛙泳中显示出强健有力的划水优势,她追至第二位;最后百米自由泳冲刺,她与擅长自由泳的澳大利亚希望之星刘易斯展开精心动魄的争夺,她俩齐头并进,难分上下,难以察觉的区别发生在最后15米,刘易斯的速度是靠加快手臂的划动频率,而林莉的速度则靠加强打腿。这就是林莉以0.01秒的微弱优势战胜刘易斯的奥秘!璀璨的星空下,林莉带着庄严、自豪与倔强的神情,代表12亿中国人首次登上了世界游泳锦标赛的冠军台,实现了中国游泳项目里程碑式的突破。1月7日夜晚,佩斯这个历史性的镜头向全世界宣告:
中国游泳健儿结束了没有世界冠军的历史!
五天之后,她一鼓作气,又拿下了200米混合泳的金牌。她被世界泳坛公认为实至名归的混合泳女皇!
五
1992年7月30日,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已连夺两枚银牌、憋足劲想摘奥运金牌的中国“五朵金花”领军人物林莉终于在这一天如愿以偿。她在队友庄泳和钱红相继夺金后,终于在自己的强项200米个人混合泳强势夺金,再一次创造了历史,并成为了第一个在奥运会上刷新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加上此前比赛夺得的400米混合泳和200米蛙泳两面银牌,林莉成为中国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数量最多的游泳运动员。
四年后的亚特兰大,已经26岁的林莉在短暂退役后再度复出,再次出现在奥运赛场上并夺得了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的铜牌,也借此创下了中国游泳队中年龄最大和惟一连续参加三届奥运会的游泳选手纪录。
六
林莉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除去个人的努力和天赋之外,教练张雄更是功不可没。南京体院副院长张雄是林莉的恩师,张院长从幼儿园开始就把林莉带进了游泳这块领域,当时和她一起的还有王晓红。“当时我们的条件哪像现在这样好啊,在体院里,我们的泳池是那种最简陋的25米长的,好像现在只有一些中小学还在用这种泳池吧。当时的池水也不像现在这么干净,经常能闻到一股异味,一天的训练下来,身上总觉得粘粘的,非常不舒服,得用肥皂拼命地擦才能恢复正常。”回忆起当年的训练条件,林莉唏嘘不已。当时张雄教练经常带林莉她们出国去参加比赛,那时候可不像现在有专门的组委会负责接待。一般都是当地的组织者给你一笔费用,让你自己去租房子。现在,张雄还经常和林莉打趣说:“那时候我可真像个大管家,从你们的训练一直管到你们的吃饭、穿衣服、按摩等所有方面,现在还有哪个教练会做这么多事情?”在林莉眼中,张雄的角色很复杂,有时候是一个严师,有时候又像慈父一样。林莉到现在还记得六运会的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那是她第一次参加全运会比赛,所以特别紧张。当时,张雄走到正在做准备活动的林莉面前,轻轻地问了一句:“这么多年的训练,你还不相信自己的实力吗?”听了教练的话之后,林莉信心倍增,最终拿到了冠军。
七
1997年底八运会结束后,林莉正式宣布退役,先后在香港游泳队、江苏省游泳队担任教练工作。2001年,林莉抱着学习语言的目的来到旧金山。林莉赴美不久后的一天,昔日的“五朵金花”之一、同为江苏队友的王晓红邀请她参加自己的一个家庭聚会。这次聚会上,林莉认识了在美国硅谷波音公司供职的气象科学博士冯九华。由于彼此间第一印象较好,两人此后来往频频,并于2002年1月在美国领取了结婚证书,结下秦晋之好。同年2月17日,林莉和冯九华在林莉的家乡南通举办了盛大的婚礼,之后就回到美国,直到十运会前才重返家乡。央视在雅典奥运会前曾做过林莉的一个专题片,当时提到冯九华当上了“全职爸爸”,“也不是这样的,我们是谁有空谁带孩子,”林莉说,“他的一些工作可以在家里完成,所以我下午去俱乐部,他就得在家带孩子。”由于只有两个人带小孩,林莉夫妇只能尽量错开自己的工作时间,实在不得已了,就只能将女儿寄在邻居家。“尤其是一岁半以前挺难的,小孩在1岁生日的那天开始生病,后来一段时间里身体一直不好,我们俩那时候,的确蛮辛苦的。”林莉说。
2003年4月,林莉顺利地产下了女儿冯怡琳。怡琳调皮,据说在娘胎里就“不老实”,动个不停,现在也是活泼得让林莉夫妇“头疼”。不过,饶是如此,林莉可从来没有想过让女儿将来继承她的事业。“你肯定想像不到,从她出生到现在就只下过两次水。”说这话的时候,林莉哈哈大笑起来,她说的“下水”指的是下游泳池,“而且一洗澡她就哭,真没办法。”当年叱咤泳坛的林莉竟然生了一个“怕水”的女儿,说起来还真让人有些意外呢。“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让女儿将来当游泳运动员,或者说搞体育,顺其自然吧,看她自己的兴趣。”林莉说。看起来,小怡琳现在对音乐倒是很有些兴趣,见到钢琴,她就会饶有兴致地用她的小手在键盘上弹个没完,“你别说,她弹得还真是有模有样呢。”说到这里,林莉颇有些自豪感。当然,在林莉看来,这可不是她的“功劳”。当初怀着小怡琳的时候,别人总是跟她说要胎教,她也就找朋友借了莫扎特、贝多芬的唱片回去听,“可是我也没有什么音乐细胞,” 林莉笑着说,“听了没两次就不听了。”没想到,现在女儿还真“艺术”起来了。当然,说是任其发展,可林莉夫妇在女儿身上可没少动心思。比如说,她坚持对女儿进行双语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能丢。
八
而后,林莉又在事业端发挥个人所长,在圣何西办起了规模庞大的游泳俱乐部,汲取中外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
昔日的混合泳女皇,最终还是以另外一种形式把自己奉献给了她钟爱一生的游泳事业!
上一篇: 她,就这样华丽转身——孙晋芳
下一篇: 历练考验自我 信念决定成败——2002级校友嵇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