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牌照亮未来——2005级校友王南
桥牌照亮未来
一、作者简介
王南,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科学系运动人体专业2005级学生。2010年以优秀的成绩考取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体育产业专业。2007年进入学院桥牌社,此后她又进入南京体育学院桥牌队,2010年-2012年她担任了南京体育学院桥牌队教练兼队长。2010年成为江苏青年桥牌队队员。大学期间多次在全国性的桥牌比赛中获得优秀名次,包括2009年获得的全国大学生桥牌锦标赛冠军。她以她的实力在2012年成功通过选拔入选深圳桥牌队并在2013年调入江苏桥牌队。
二、大学生涯
桥牌照亮迷惘的未来
王南在2005年进入南京体育学院时其实是有点失望的。因为原来报考的专业相继落档,所以她是被调剂进入南体的,可谓阴差阳错。进入体院后,由于对于运动人体专业不是很感兴趣,王南在大学开始的阶段十分迷茫,而这迷茫的状态一来就持续了2年。这段时间里王南像其他同学一样上课一样活动,每天看似过得充实,其实是庸庸碌碌,日子过一天是一天。挣脱高考束缚后,不少人在大学里就一个“玩”子当头,根本没时间对未来对人生设定明确的计划和目标,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以后的发展。再加上王南自己的性格不善与人交流,朋友也就是宿舍的舍友。这让她越发觉得大学也许就这样过下去吧,把该考的试考好,该拿的证书拿到手。虽然自己对于这样的生活有着不满,觉得青春不该这样浪费,却力不从心,不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直到2007年当王其宁老师接手她的班级成为班主任。王其宁老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同学聊天,了解班级同学的现状和同学对自己将来的打算与个人的发展。当了解到班上多数同学对于未来都没什么计划时,王老师便开始指导同学规划自己的人生。王南对此依然记忆犹新,她说王老师告诉她要对以后的每个阶段都要有明确的计划,比如这个星期我要完成什么事,这个月我要开始做什么事等等。当计划的期限一到,也应该回过头看看自己完成了多少,结果是否让自己满意。这对于王南包括她的全班同学都很有帮助。“王其宁老师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王南如是说,她第一次开始对人生未来进行规划。她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王其宁老师的带领下加入桥牌社。
三、工作生涯
桥牌生活既苦也甜
2007年是王南的桥牌“元年”。那时桥牌社的活动是每周二和周四晚上,通常进行三个小时。“开始学桥牌是冬天,由于学校刚开始对桥牌社不太重视,王老师只是在学校借了个教室来上桥牌课。教室又旧又破,桌子东倒西歪,缺胳膊少腿,社员只能把桌子拼在一起。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教师的窗户是破的,大冬天寒风凛冽,寒气一个劲直往教室里灌,加之社员又少,教室里一丝丝温暖的感觉都找不到。”王南回忆起这段经历的时候依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在经过几次桥牌的入门课之后,社员们包括王南都觉得桥牌入门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然而就是在这恶劣艰苦的学习条件下,就是在社里有些同学因为一直入不了门而失去信心退出桥牌社的情况下,王南却坚持了下来并最终尝到了“甜味”。如果问她坚持下来的理由,很简单,只要与王南说到桥牌,总会看见她脸上透出的自豪之气。王南说桥牌是牌中之王,入门难,招式复杂,在打牌过程中,要运用很多数学、逻辑学的知识,计算和记忆能力在桥牌中非常重要。然而这也是桥牌的魅力所在。她正是被这种魅力所吸引而坚持了下来。可是在桥牌上获得成功单单坚持是不够的。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从王南进入了桥牌社,她便开始留意起图书馆里有没有桥牌书籍,好不容易给她找到一本桥牌入门的书,她便像如获至宝般开始每天钻研起来。在读书的这段时间里王南满脑子想的都是书里的桥牌知识。平时不做什么笔记的她,也开始拿出纸笔边看边记。这种钻研的态度与投身于自己感兴趣事物的热情状态让王南很快便入了桥牌的门道,她的桥牌技术也是突飞猛进。
值得一提的是,王南的性格也因为学了桥牌而发生了改变。原来王南的性情是有些急躁的,人也是心直口快很容易就得罪人。学了桥牌之后,想的多了,思考的多了,做事说话的时候也要想一想再做,想一想再说,整个人就含蓄了很多,对于情绪也能控制住了。另一方面,王南说:桥牌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协调、配合能力大有益处。不难理解“桥”字在桥牌中的重要,打好桥牌必须在搭档之间密切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实现目标。所以在人际交往上,原来不善与人交流的王南也开始打开了她的生活圈子,与别人的沟通慢慢的变多。
图为王南(右2)与江泽民主席的合影
就在毕业的2009年,王南在桥牌社社长的职位上又多了一项教练的头衔,她开始指导新进的社员打桥牌,让桥牌社的星星之火一届一届传下去。同时她在2009年获得了一项重量级的荣誉—全国大学生桥牌锦标赛的冠军。这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然而暴风雨即将来临。
毕业之际,面临就业压力的王南毅然投身了考研大军,但却在09年的考研中尝到了失利的苦果。没考上研究生的那一年王南的压力非常大,她面临着去找工作还是继续考研的两难选择。一方面王南想继续在桥牌的道路上走下去,但是一旦选择了工作,她就没有精力继续打桥牌。另一方面,这闲置的一年让王南深刻感受到在经济上依靠家人对于她一个成年人来说是一件特别不好意思特别难堪的事。要想在经济上依靠自己则必须要参加工作。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王南最终还是选择了再一次的考研。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0年考研中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体录取并因为桥牌的缘故被收入体育产业专业之下。考上研究生之后,王南终于又可以继续她的桥牌之路了。本来就过硬的桥牌技术加上王南的导师王正伦院长一直很支持她打桥牌,王南在桥牌的道路上大步迈进。在2011年获得了全国桥牌冠军后,王南在2012年深圳桥牌队的选拔中成功脱颖而出,成了一名半职业的桥牌选手。2013年王南被调入了江苏桥牌队,可以在桥牌项目上为家乡争光。
每个人都有把爱好变成事业的美好希望。尽管多数人屈从于现实将爱好与事业分离开,但依然会有人在不停的寻求着事业中的爱好与爱好中的事业。可见如果一个人能将爱好变为事业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王南就是这样的幸运儿。但是当爱好真的成为事业,幸福感会随之而来吗?王南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她说,一开始的时候也觉得能把爱好变为事业是一件很好的事,自己感到很高兴。可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当自己真正意识到自己成为了一名半职业的桥牌选手时,当初那种全身心投入桥牌,享受桥牌带给自己快乐,娱乐自己,展现自己魅力的感觉却渐渐消失了。”作为选手的王南现在在打桥牌时最关注的是成绩。成绩的压力代替了幸福感,一度让王南觉得这种“爱好变为事业”是十分痛苦的事。不过,这种感觉并没有持续太久,王南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训练就当是娱乐,比赛时则真刀真枪,为好成绩全力一搏,慢慢地王南开始享受起了这种苦中作乐的桥牌生活。
王南从大学到研究生的阶段陪伴着她的始终是桥牌 ,虽然过程中有过苦涩,但她总能在苦涩中找到不一样的甜蜜的味道。
每当我们说到桥牌,总会想到它是像高尔夫一样的高尚的贵族体育,所以总有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说桥牌是高尚文明的运动没错,但与高尔夫相比桥牌就显得平民化的多。这不仅因为桥牌的场地不限,还因为桥牌的道具简单,只需要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即可。但在中国桥牌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说到这点,王南有些遗憾。她觉得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总的来说有两大点:一是桥牌的规则复杂,没有其他牌类那么简单易学。二是推广宣传桥牌的人数很少。对于王南来说,在达到了桥牌技术的一个较高阶段后,宣传和推广桥牌就显得极为迫切也更是义不容辞。
王南深感“任重而道远”,她在积极撰写桥牌论文,翻译桥牌英文书籍的同时也会参加一些推广桥牌的活动,包括十市百校校园桥牌普及活动、全国青年桥牌团体赛等。从这些活动的名称中不难发现,现今桥牌推广宣传的主体是在校的青年学生。王南说现在活跃在中国桥牌界的知名选手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灵活的思维正适合桥牌的特点。可见向青年学生推广桥牌是十分合适合理的。除了向在校的青年学生宣传桥牌,王南有时也会受一些单位或社会团体的邀请去为他们上桥牌的基础课程。通过这种上课的形式,桥牌也可以被不同年龄段的人所熟悉和接受。
对于王南个人来说,她认为作为校队的教练自己也可以为桥牌的推广另辟蹊径。首先,王南自己是从一个学桥牌的学生一步一步走到教练的位置,她对于桥牌的学习有着自己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为社员指明学习方向。再者,对于不同的学生王南可以因材施教。最后,作为教练在与学生打桥牌时,那种带领学生的感觉可以让学生在打桥牌时感到放松而不至于紧张。这些的种种都是为了避免学桥牌的学生的流失,在为桥牌界保留这些珍贵的资源的同时也不会让桥牌界的明日之星因为一些小事而过早“陨落”。
有人曾说过:桥牌是一种游戏,而游戏却是要人去完成的。一个人的智力、性格、经验、心理素质、修养都能在桥牌中得到体现,可以说桥牌是表现个体各个方面的舞台。如果说桥牌是一个舞台,那无疑王南就是这个舞台上最美丽的舞者。从一开始的步履蹒跚到现在的翩翩起舞,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就了她的桥牌之梦。
五、学长寄语
采访结束后,王南学姐给学弟学妹们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她说每个同学都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个计划和目标,这些计划和目标可大可小,重要的在于完成这些计划和目标。大学的学习靠的是自己,不能对自己太过放纵。如果学得专业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可以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做,提升自己,不至于白白浪费大学四年的光阴。王南学姐还建议那些对自己个人发展迷茫的,不知道未来要从事什么职业的同学可以求助于学校的职业规划老师。最后王南学姐还为桥牌社做了个广告,她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加入桥牌社,为中国桥牌的未来争光!
图为王南(右)与桥牌队员的合影
上一篇: 永不言弃的向日葵女孩——2003级校友徐倩静
下一篇: 荡气回肠 是为了最美的平凡——2005级校友姜黎明